[1] |
王镇锐, 黄力平, 何振辉. 无排气工质加注与回收技术的地面试验验证[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4): 79-87. |
[2] |
魏骁, 王朝, 孙天旭, 叶葆巍, 张博. 基于虚拟同轨网络的星间组网通信系统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2): 114-123. |
[3] |
冯涛, 张庆君, 林坤阳, 王立朋, 张桥, 杨军刚, 肖勇. 星载大口径环形天线的系统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1): 24-33. |
[4] |
张衷韬, 张亚坤, 王斌. 基于TLE数据的大气密度反演与校正[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1): 54-64. |
[5] |
李经广, 梁振华, 廖文和, 张翔, 翟豪, 冯国津, 徐根. “田园一号”微推进系统设计与性能测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3, 43(1): 79-87. |
[6] |
刘洁, 时云, 崔宇涛, 侯娟, 张恺, 黄爱军. 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6): 23-34. |
[7] |
詹盼盼, 曹雅婷, 张翠涛, 蔺祥宇, 顾明. 卫星高功能密度综合电子系统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0, 40(1): 87-. |
[8] |
杨驰航, 刘江凯, 龙龙 , 宋欢, 李龙, 朱凌超, 叶炳旭, 陈泓儒, 张皓. 月球立方星姿态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与测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9, 39(4): 28-. |
[9] |
陈光锋, 霍红庆, 王佐磊, 银东东, 雷军刚, 张小青, 席东学. 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地面高压悬浮原理与应用[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5): 56-63. |
[10] |
周思达, 周小陈. 空间伸展臂的技术现状与难点[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4, 34(6): 38-. |
[11] |
赵源, 徐立新, 赵琦, 金星. 抗辐射模拟CMOS集成电路研究与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3): 72-76. |
[12] |
沈自才, 邱家稳, 丁义刚, 刘宇明, 赵春晴. 航天器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2, 32(5): 54-60. |
[13] |
王大鹏, 谭春林, 张柏楠. 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性系统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0, 30(5): 16-22. |
[14] |
胡太彬, 张伟. AIT环境对卫星热控白漆性能影响的试验[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0, 30(5): 59-63. |
[15] |
冯伟泉;王荣;丁义刚;曾一兵;刘宇明;. 低能质子对卫星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的影响[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7, 27(06): 4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