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光廷, 谭小敏, 李财品, 聂世康, 林晨晨, 朱雅琳, 刘波. 陆地探测四号01星合成孔径雷达载荷设计与实现[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4): 123-130. |
[2] |
赵秉吉, 贺玮, 张庆君, 索志勇, 遆晶晶. 基于反射面天线的Geo-SAR卫星凝视模式姿控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3): 100-109. |
[3] |
王振兴, 王煜斌, 毛志毅, 田晓彬, 刘志佳, 黄勇, 邵明学. 陆地探测四号星载GNSS导航系统设计及在轨效能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1): 12-23. |
[4] |
范东栋, 卢敏健, 陈趁新, 高涵, 尉昊赟. 基于GMF方法的捕风一号风速反演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2): 125-133. |
[5] |
段晓闻, 祁瑞, 王敏.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混合推进转移轨道特性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0, 40(6): 48-55. |
[6] |
崔振, 季业, 刘伟杰, 王春元, 冯佳佳. 一种IGSO卫星轨道维持时的偏航角调整策略[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0, 40(4): 107-112. |
[7] |
赵博超, 徐辉, 殷盼, 贺娟, 张大为, 徐鑫. 星载L波段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芯片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0, 40(3): 19-24. |
[8] |
许萧寒,王可东. GPS/INS超紧组合载波跟踪环路最优带宽在线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9, 39(2): 49-57. |
[9] |
吕宗平, 倪育德, 陈君, 刘瑞华, 朱金芳. 基于MHSS算法的ARAIM完好性和可用性预测[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7, 37(1): 41-48. |
[10] |
张建立, 杨祖芳, 潘伟, 郑建生. 北斗和GPS双模接收机干扰抑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7, 37(1): 117-123. |
[11] |
蒋虎, 袁运斌, 王海涛, 欧吉坤, 蒋振伟. 精密进近阶段的多系统GNSS组合RAIM可用性算法及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6, 36(3): 32-40. |
[12] |
李财品, 何明一, 朱雅琳, 李光廷, 刘波. GEO SAR长合成孔径时间弯曲轨迹成像试验[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4): 17-22. |
[13] |
刘瑞华, 赵庆田, 吕小平, 邓明智. “北斗区域导航系统”非精密进近导航性能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4): 53-59. |
[14] |
经姚翔,侯芬,佟金成. 采用简单太阳翼指向控制的IGSO星座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3): 10-. |
[15] |
刘思慧. 电离层闪烁对导航接收机性能的影响[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4, 34(3): 7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