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孟立飞, 徐超群, 肖琦, 刘超波, 耿晓磊, 陈德祥, 易忠, 张铁龙. 一种高精度星载磁强计系统级标定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3): 174-179. |
[2] |
赵鹏飞, 陈高峰, 李小娟, 汪大宝, 刘宁, 王慧聪. 基于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卫星定位技术[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2): 64-70. |
[3] |
蔡立锋, 张国云, 洪涛, 李卫平, 林海晨, 孙振江. 重力梯度力矩作用下近地卫星自旋运动规律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1, 41(6): 17-24. |
[4] |
黄秋实, 张雅声, 冯飞. 基于正弦拟合的空间目标短弧关联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0, 40(5): 111-118. |
[5] |
于少波,吴玲达,陈晓燕,李超,姚中华. 面向任务的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可重组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9, 39(2): 65-72. |
[6] |
刘烟, 席红霞, 曹珺, 曲海波, 宋崇金, 陈丽, 安俊洁. 结合自组织映射网络及三角形算法的星图识别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 38(4): 1-10. |
[7] |
康国华, 范凯, 周琼峰, 梁尔涛. 基于Gauss-Newton和UKF结合的微小卫星姿态确定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 38(2): 16-23. |
[8] |
李超兵, 袁艳艳, 王丹晔. 基于特征图形匹配法的高效星图识别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6, 36(4): 9-. |
[9] |
朱华, 张春雨, 周徐斌, 张宗华, 顾志悦, 吕凯. 基于半刚性连接的提高星敏感器指向精度的安装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6, 36(2): 66-. |
[10] |
邢艳军, 王永富, 陆亚东. 微小卫星鲁棒自适应姿态确定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1): 27-35. |
[11] |
刘勇, 徐鹏, 徐世杰. 航天器自主交会对接的视觉相对导航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6): 33-40. |
[12] |
宁晓琳, 白鑫贝, 姜丽伟. 一种基于连续星图观测的自旋姿态估计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6): 49-57. |
[13] |
李海君, 赵国荣. 基于IRAPF算法的航天器姿态确定[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5): 49-55. |
[14] |
张承, 熊智, 王融, 刘建业, 彭惠. 直接敏感地平的空天飞行器惯性/天文组合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3): 64-71. |
[15] |
李鹏, 唐健, 段广仁, 宋申民. 基于自适应联邦滤波的卫星姿态确定[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2): 6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