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一斌, 王丽梅. 基于神经网络的重力卸载系统控制器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1, 41(1): 113-119. |
[2] |
何立文, 李新国. 小波分析在GPS卫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7, 37(6): 56-. |
[3] |
辛宁, 邱乐德, 张立华, 丁延卫. 一种KBR系统相位中心在轨标定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4, 34(1): 50-56. |
[4] |
刘伟霞, 熊智, 郁丰, 姚小松. 组合航天器转动惯量在轨两步辨识标定[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2): 32-40. |
[5] |
石进峰, 吴清文, 黄勇, 杨献伟. 空间相机热平衡试验温度预测方法改进及应用[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1): 45-52. |
[6] |
杨斌, 徐广涵, 靳瑾, 周游. 磁定姿近地轨道卫星EKF与UKF算法比较[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2, 32(6): 23-30. |
[7] |
魏喜庆, 宋申民. 交会对接气浮仿真平台视觉辅助姿态确定[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 31(5): 41-47. |
[8] |
杨博, 刘灵珂, 刘孝孝. 基于遗传算法的航天器纯星光导航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 31(3): 8-13. |
[9] |
李晓杰, 杜兰, 黄金, 潘玲. 基于CEI的航天器交会对接段的轨道监控[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0, 30(6): 24-30. |
[10] |
倪新国;杨华波;张士峰;. 空间陀螺仪显式标定与隐式标定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8, 28(05): 39-45. |
[11] |
张丽敏;熊智;郁丰;贺亮;刘建业;. 基于GPS伪距的微小卫星定轨技术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8, 28(02): 51-55+65. |
[12] |
徐冬梅;杨龙;. 利用条件平差实现导航星座自主守时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6, 26(06): 18-23. |
[13] |
郑庆晖,张育林,曾国强,刘友明. 基于GPS的三维姿态确定系统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3, 23(04): -. |
[14] |
贺明科,朱炬波,马顺南,刘秋辉. 融合距离变化率的微分平滑[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3, 23(02): -. |
[15] |
祝转民,杨宜康,黄永宣,李济生. 样条函数最小二乘拟合的递推计算[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2, 22(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