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杰, 余晔, 张涛. GEO轨道太阳帆热致干扰力矩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3): 167-173. |
[2] |
董宜承, 王伟宗, 张金瑞, 齐岳, 闫家启. 基于等离子体磁壳的行星探测器制动机理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6): 35-45. |
[3] |
王珏, 王敏, 郭婷婷, 仲小清, 温正, 魏鑫. 利用并联氙气瓶温差补偿航天器质心偏移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2): 39-45. |
[4] |
姚金铭, 李广平, 张慧博, 田浩, 游斌弟, 戴士杰. 基于视惯融合的大型空间碎片质心位置辨识[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1): 114-124. |
[5] |
张科备, 高晶敏, 关新, 郭子熙. 可变构型的控制力矩陀螺控制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0, 40(6): 23-32. |
[6] |
崔振江, 周亮, 胡少春, 弓建军. 一种利用角动量进行电推力矢量标定的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9, 39(3): 1-. |
[7] |
雷拥军, 袁利. 轮系航天器的角动量包络分析及角动量管理[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7, 37(6): 1-. |
[8] |
马雪, 韩冬, 汤亮. 电推进卫星角动量卸载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6, 36(1): 70-76. |
[9] |
刘涛, 南英, 胡海龙. 升力式火星探测器进入轨迹优化设计仿真[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6): 82-. |
[10] |
辛宁, 邱乐德, 张立华, 丁延卫, 王大雷. 一种重力卫星质心在轨标定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4): 9-15. |
[11] |
戴居峰, 徐红兵, 崔雁, 薛锐. “嫦娥二号”卫星L2点角动量管理[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2): 72-77. |
[12] |
顾朋, 王大轶, 刘成瑞. 零动量卫星轮控系统可重构性设计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1): 7-14. |
[13] |
陈杨, 赵国强, 宝音贺西, 李俊峰. 精确动力学模型下的火星探测轨道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 31(1): 8-15. |
[14] |
林佳伟;王平;. 基于STLS的卫星质量质心在轨估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0, 30(02): 76-82. |
[15] |
王明明;罗建军;马卫华;. IAU1976、1980及2000A岁差章动模型的比较[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9, 29(05): 42-4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