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瑞, 刘晓文, 丁纪昕, 徐明. 基于GA-BP的大气帆气动函数拟合与控制矩阵计算[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3): 131-142. |
[2] |
冯涛, 张庆君, 林坤阳, 王立朋, 张桥, 杨军刚, 肖勇. 星载大口径环形天线的系统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1): 24-33. |
[3] |
岳超, 朱俊, 刘晓佳, 王军. 基于经验和物理模型对热层大气密度的评估[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1): 88-98. |
[4] |
韩碧, 李萧, 齐征. 基于进入圆球的火星大气密度与风速反演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1): 44-53. |
[5] |
张衷韬, 张亚坤, 王斌. 基于TLE数据的大气密度反演与校正[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1): 54-64. |
[6] |
华雄, 肖勇, 高翔, 王辉, 邱冬生, 王勇. 电磁耦合场对星载弹性元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1): 89-98. |
[7] |
袁沭, 姜爱民. 仪器偏振对空间干涉仪高对比度成像的影响[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3, 43(6): 43-50. |
[8] |
谢一凇, 范兰兰, 李正强, 洪津, 林军, 郑杨, 董鉴韬, 伽丽丽, 马䶮, 张罗, 王羿, 涂碧海, 朱梦瑶.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细粒子气溶胶反演[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3, 43(6): 125-134. |
[9] |
彭欢, 倪建军, 孙立, 杨居奎, 张靖涛. 陆地生态碳卫星植被激光雷达大动态激光探测技术[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3, 43(6): 135-141. |
[10] |
易天柱, 康利鸿, 余晓刚, 孙希龙, 左斌, 张越, 曾理弌. 基于帧频的星载SAR系统视频成像能力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3, 43(5): 132-137. |
[11] |
雷骐玮, 张洪波. 基于PPO2强化学习算法的空间站轨道预报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3, 43(4): 93-103. |
[12] |
吕蒙, 张思勃, 王磊, 姚伟. 一种基于星载遥感的碳通量直接测量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3, 43(4): 137-148. |
[13] |
邓云凯, 张衡, 范怀涛, 禹卫东, 王宇, 唐新明, 葛大庆, 徐丰, 刘国祥. 面向综合环境监测的星载SAR技术发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3, 43(2): 32-46. |
[14] |
董宜承, 王伟宗, 张金瑞, 齐岳, 闫家启. 基于等离子体磁壳的行星探测器制动机理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6): 35-45. |
[15] |
田野, 张立新, 边朗. 快收敛高可靠PPP-RTK大气改正模型生成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4): 4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