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付亮勇, 陈守磊, 陆栋宁, 刘一武. 基于傅里叶级数的小推力多引力辅助轨迹快速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4): 131-143. |
[2] |
沈英龙, 蔡君亮, 林佳伟, 杨帆. 基于数字孪生和机器学习的卫星未知故障检测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1): 46-58. |
[3] |
吴一凡, 魏延明, 杨博, 于贺, 刘超凡, 魏翔. 一种改进的固液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3, 43(1): 88-99. |
[4] |
倪平, 闻新.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卫星姿态执行器故障诊断[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1, 41(4): 121-126. |
[5] |
刘鹭航, 张强, 王虹, 李刚, 吴昊, 王志鹏, 郭宝柱, 张激扬. 基于峭度熵与分层极限学习机的动量轮轴承故障诊断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1, 41(3): 97-104. |
[6] |
耿飞龙, 李爽, 黄旭星, 杨彬, 常建松, 林波.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0, 40(6): 1-12. |
[7] |
陈辛, 魏炳翌, 闻新.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卫星执行机构故障诊断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 38(2): 47-55. |
[8] |
雷拥军, 袁利. 轮系航天器的角动量包络分析及角动量管理[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7, 37(6): 1-. |
[9] |
屠园园, 王大轶, 李文博. 基于降维观测器的最优故障诊断算法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7, 37(6): 40-. |
[10] |
王嘉轶, 闻新, 张婉怡. 卫星群反作用飞轮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6, 36(4): 24-. |
[11] |
胡迪. 反作用轮不完全数据故障诊断新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1): 19-26. |
[12] |
胡宇桑, 王大轶, 刘成瑞. 基于能耗与可靠性约束的动量轮可重构性评价[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4, 34(5): 10-17. |
[13] |
张森, 于登云, 王九龙. 大虚警率下的多故障诊断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2, 32(2): 55-61. |
[14] |
段传辉, 董云峰. 利用高斯伪谱法求解小推力伴星最优释放轨迹[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 31(5): 18-24. |
[15] |
范春石;张高飞;孙剑;孟子阳;尤政;. 多敏感器联邦SSUKF融合姿态确定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9, 29(06): 21-2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