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千淇, 张立新, 陈刘成, 边朗, 刘李娟, 安元元, 严涛, 王瑛, 蒙艳松. 低轨导航增强自干扰消除性能评估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4): 154-164. |
[2] |
邹元杰, 邓润然, 史纪鑫, 葛东明. 柔性航天器动力学方程一般形式的工程简化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2): 70-78. |
[3] |
黄洪昌, 李君兰, 王成, 申绪男, 张肖君, 张大卫. 航天器柔性太阳电池板在轨热分析与验证[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2): 79-87. |
[4] |
李瑞峰, 孙冲, 王政, 方群, 张翔. 基于可达域分析的空间非合作围捕构型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5): 83-94. |
[5] |
李睿瑄, 李峰, 辛蕾, 鲁啸天, 刘锋. 基于海上多目标的视频卫星稳像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5): 136-146. |
[6] |
杜雪林, 张康, 张瑞翔, 刘安民, 夏杰, 张洪, 涂宇. 基于力密度的径向肋式索膜反射面天线形态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3): 136-145. |
[7] |
李瑶, 陈忻, 饶鹏. 空间目标天基光学定位方法综述[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2): 1-15. |
[8] |
黄元, 魏春岭, 严晗, 郝仁剑. 基于PLS-SEM的航天器控制系统能力建模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2): 98-108. |
[9] |
喻明浩, 邱泽洋. 飞行器大气再入过程中黑障缓解方法综述[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2): 1-12. |
[10] |
白照广, 王崇羽, 范东栋, 孙纪文. 捕风一号卫星总体设计与技术特点[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2): 108-116. |
[11] |
高天翔, 王骥, 赵玉龙, 董鹏玲, 黄良育, 刘志栋. 磁选态铯原子钟弱信号直接采样方法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1, 41(5): 110-115. |
[12] |
许迎春, 赵淑敏, 崇玉海, 陈乃松, 周倩, 周涛. 卫星多源信息贝叶斯融合方法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1, 41(4): 49-58. |
[13] |
董富祥. 绳索断裂对二维二次太阳翼展开过程影响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0, 40(3): 76-82. |
[14] |
马骏骁, 马亮, 魏承, 胡月, 赵阳. 基于SPH方法的球形贮箱液体晃动动力学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0, 40(1): 7-. |
[15] |
李启航, 王剑, 刘瑞华. 45°(N)纬度带的Klobucharlike电离层延迟季节修正模型与评估[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9, 39(6):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