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志勇, 王上, 王智. 基于FEM的引力参考传感器自引力计算与补偿[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2): 89-97. |
[2] |
周锦雯, 刘乃金, 陈清霞. 基于分布式深度学习的多星计算卸载策略[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3, 43(2): 73-80. |
[3] |
董士伟, 侯欣宾, 王薪. 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技术[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5): 91-102. |
[4] |
田野, 张立新, 边朗. 快收敛高可靠PPP-RTK大气改正模型生成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4): 45-53. |
[5] |
童叶龙, 陶则超, 李一凡, 刘占军, 江利锋, 殷亚州. 碳基高导热材料及其在航天器上的应用[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1): 131-138. |
[6] |
蔡立锋, 张国云, 洪涛, 李卫平, 林海晨, 孙振江. 重力梯度力矩作用下近地卫星自旋运动规律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1, 41(6): 17-24. |
[7] |
孙一斌, 王丽梅. 基于神经网络的重力卸载系统控制器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1, 41(1): 113-119. |
[8] |
刘晓, 吴明儿, 张华振. 基于最速下降法的可展开索网天线型面调整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 38(3): 1-7. |
[9] |
桂海潮, 徐世杰, 金磊. 基于动态逆法的欠驱动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4, 34(1): 1-9. |
[10] |
周斌, 王劲东. 卫星磁部件分布对梯度法消除剩磁的影响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5): 29-34. |
[11] |
荆武兴, 陈伟跃. 摄动椭圆参考轨道上的最优精确交会[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 31(2): 16-24. |
[12] |
王佐磊;. 出气与辐射计效应对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的影响[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8, 28(02): 56-59+71. |
[13] |
袁震宇;王正明;王光新;王卫威;. SAR图像点目标超分辨正则化方法的简化计算[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8, 28(01): 41-46. |
[14] |
王永芳;谈展中;. 相干干扰对基于特征空间分解算法性能的影响[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7, 27(01): 47-54. |
[15] |
苗建印,邵兴国,李亭寒. 单槽缝热管的实验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1, 21(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