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孟中杰, 卢俊杰. 欠驱动航天器模糊自适应增强耦合姿态控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4): 11-19. |
[2] |
贾贺, 刘靖雷, 马可瑶, 闫云龙, 裴晓燕, 刘海烨, 王永滨. 柔翼结构飞行器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技术与途径[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4): 59-70. |
[3] |
陶新勇, 康国华, 武俊峰, 胡苗苗, 杨正昊, 周绍辉. 用于微纳卫星的灵巧对接机构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4): 119-129. |
[4] |
周思宇, 顾营迎, 杨越棠, 施立恒, 马宇轩, 朱飞虎, 张运方, 吴冠豪. 双光梳测距技术的空间应用与试验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3): 127-135. |
[5] |
戚毅凡, 贾英宏, 赵宝山, 钟睿, 洪闻青.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空间机械臂阻抗控制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2): 82-90. |
[6] |
于绍华. 空间微重力组合体及其控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9, 39(5): 49-. |
[7] |
杨宜禥, 刘浩洋, 岳龙华, 王天航. 自适应模糊PID技术在发射场供气系统的应用[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9, 39(3): 81-. |
[8] |
张恒浩, 唐庆博, 焉宁, 陈春燕, 郑正路. 挠性航天器智能模糊控制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 38(4): 36-43. |
[9] |
王晓雪, 刘传凯, 王保丰, 唐歌实, 王镓, 郭祥艳. 空间机械臂抓捕动态目标快速稳定跟踪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 38(1): 18-28. |
[10] |
危清清, 王耀兵, 唐自新, 张大伟. 空间站柔性机械臂辅助舱段对接动力学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6, 36(3): 24-31. |
[11] |
陈伟, 陈志明, 王惠南. 基于马达代数的交会对接相对位姿测量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4): 76-83. |
[12] |
李隆球, 刘伟民, 陈萌, 张广玉, 张雪敏, 柏合民. 非合作目标拖拉式对接机构设计与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2): 41-. |
[13] |
危清清, 刘志全, 王耀兵, 邵立民. 柔性机械臂辅助空间站舱段对接阻抗控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4, 34(6): 57-. |
[14] |
陈少伍, 董光亮, 樊敏, 李海涛, 郝万宏. 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器相对状态误差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4, 34(5): 32-40. |
[15] |
刘勇, 徐鹏, 徐世杰. 航天器自主交会对接的视觉相对导航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6): 3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