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萧寒,王可东. GPS/INS超紧组合载波跟踪环路最优带宽在线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9, 39(2): 49-57. |
[2] |
刘瑞华, 薛凯敏, 王剑. 北斗区域Klobuchar改进模型及其修正精度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9, 39(1): 25-. |
[3] |
康国华, 范凯, 周琼峰, 梁尔涛. 基于Gauss-Newton和UKF结合的微小卫星姿态确定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 38(2): 16-23. |
[4] |
施国兴, 吕新广, 巩庆海. 满足多终端约束的二次曲线迭代制导方法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 38(2): 24-31. |
[5] |
韩亚杰, 夏广庆, 吴秋云, 陈留伟, 周念东, 温正. 电推力器中复杂电场求解的超松弛并行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7, 37(5): 68-. |
[6] |
黄怡欣, 李爽, 江秀强. 基于自适应迭代学习的小行星绕飞容错控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7, 37(1): 1-10. |
[7] |
李超兵, 王晋麟, 李海. 一种基于多终端约束的最优制导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6, 36(5): 9-. |
[8] |
郝佳傲, 蒋崇文, 高振勋, 李椿萱. 有翼再入飞行器的超/高超声速气动力工程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4, 34(3): 38-45. |
[9] |
池贤彬, 岳晓奎, 李鹏. 基于凸优化的自主交会迭代制导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4, 34(1): 26-34. |
[10] |
荆武兴, 陈伟跃. 摄动椭圆参考轨道上的最优精确交会[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 31(2): 16-24. |
[11] |
陈杨, 赵国强, 宝音贺西, 李俊峰. 精确动力学模型下的火星探测轨道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 31(1): 8-15. |
[12] |
周文勇;袁建平;罗建军;. 对异面椭圆轨道目标航天器的长期绕飞轨迹设计与控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6, 26(04): 20-25+31. |
[13] |
付兆萍;李红;. 轨道方程计算中Adams-Cowell方法的外推改进[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6, 26(01): 22-26. |
[14] |
祝转民,杨宜康,黄永宣,李济生. 目标分速度的遥、外测数据融合估计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3, 23(05): -. |
[15] |
金星,洪延姬,文明,李俊美. 服从任意分布的部件可用度快速计算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2, 22(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