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志勇, 王上, 王智. 基于FEM的引力参考传感器自引力计算与补偿[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2): 89-97. |
[2] |
李修峰, 白光明, 高令飞, 韩绍欢, 周江 . 航天器设备动力学分析模型简化方法与应用[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4): 27-35. |
[3] |
喻明浩, 邱泽洋. 飞行器大气再入过程中黑障缓解方法综述[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2): 1-12. |
[4] |
李照阳, 戴跃洪, 胡杰俊, 王君尧. 主动航天服关节助力外骨骼结构设计及优化[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1, 41(5): 75-84. |
[5] |
杨光, 刘波, 李正举, 邓明乐. 质量特性对航天器火工冲击传递影响仿真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0, 40(2): 62-. |
[6] |
杨辰, 侯欣宾, 王立. 太空发电站参数化有限元建模与设计平台[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 38(3): 15-23. |
[7] |
杨凯威, 张杨, 梁欢, 张利嵩.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流密度/分层温度/碳化层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 38(3): 33-39. |
[8] |
张也弛, 张龙, 罗文波, 潘腾. 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卫星在轨热变形快速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6, 36(6): 55-61. |
[9] |
郝佳傲, 蒋崇文, 高振勋, 李椿萱. 有翼再入飞行器的超/高超声速气动力工程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4, 34(3): 38-45. |
[10] |
王亮, 刘向东, 盛永智, 丛炳龙.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指数时变滑模再入姿态控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4): 31-39. |
[11] |
赵志刚, 赵阳, 葛卫平, 刘暾. 空间站机械臂转位系统动力学建模及特性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3): 22-29. |
[12] |
李惠峰, 孙国庆, 何睿智. 基于混合优化算法的RLV覆盖区求解[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2, 32(6): 39-46. |
[13] |
齐乃明, 赵宝山, 赵志刚, 王利平. 柔性机械臂模型非约束模态降维绝对误差准则[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2, 32(2): 22-28. |
[14] |
黎彪, 刘志全, 程刚, 丁锋. 球铰接杆式支撑臂构型参数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2, 32(2): 29-34. |
[15] |
杨铁链;杨涓;毛根旺;夏广庆;. 电子回旋共振推力器放电室内磁场与微波电磁场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9, 29(02): 4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