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邢艳军, 王浩, 叶东, 张加迅. 基于单目视觉的非合作目标相对位姿测量[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4): 36-44. |
[2] |
姚金铭, 李广平, 张慧博, 田浩, 游斌弟, 戴士杰. 基于视惯融合的大型空间碎片质心位置辨识[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2, 42(1): 114-124. |
[3] |
牟金震, 郝晓龙, 朱文山, 李爽. 非合作目标智能感知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1, 41(6): 1-16. |
[4] |
孙瑞琦, 祁瑞. 非合作失效航天器绳系拖曳系统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1, 41(6): 42-53. |
[5] |
孙冲, 万文娅, 崔尧, 袁建平. 扁平体空间非合作目标多指外包络抓捕构型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9, 39(6): 8-. |
[6] |
胡飞, 宋燕平, 黄志荣, 朱佳龙, 刘文兰. 构架式可展开天线自由度与奇异性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 38(3): 24-34. |
[7] |
孙秀清, 张笃周, 王立, 吴奋陟. 一种非合作目标模型快速测量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8, 38(1): 77-83. |
[8] |
王涛, 许永生, 张迎春, 谢成清. 基于行为的非合作目标多航天器编队轨迹规划[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7, 37(1): 19-25. |
[9] |
郭瑞科, 王立, 朱飞虎, 吴云. 空间非合作目标的多视角点云配准算法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6, 36(5): 32-. |
[10] |
李永飞, 王仕成, 杨东方, 孙大为. 基于单目三维重构的空间非合作目标相对测量[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6, 36(5): 48-. |
[11] |
孔祥龙, 李文龙, 李文峰, 赵毅. 空间非合作目标惯性参数在轨辨识[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6, 36(4): 17-. |
[12] |
徐李佳, 胡勇. 椭圆轨道非合作目标交会接近策略与控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6): 1-. |
[13] |
陈伟, 陈志明, 王惠南. 基于马达代数的交会对接相对位姿测量算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4): 76-83. |
[14] |
李隆球, 刘伟民, 陈萌, 张广玉, 张雪敏, 柏合民. 非合作目标拖拉式对接机构设计与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2): 41-. |
[15] |
徐拴锋, 杨保华, 张笃周, 朱志斌, 唐强, 张海博. 面向非合作目标抓捕的机械臂轨迹规划方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4, 34(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