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骁, 王朝, 孙天旭, 叶葆巍, 张博. 基于虚拟同轨网络的星间组网通信系统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2): 114-123. |
[2] |
冯涛, 张庆君, 林坤阳, 王立朋, 张桥, 杨军刚, 肖勇. 星载大口径环形天线的系统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5, 45(1): 24-33. |
[3] |
涂海波, 崔潜, 孙恒, 刘坤, 柳林涛. 集成化的竖直摆式微推力测试台及其性能[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4, 44(6): 154-163. |
[4] |
詹盼盼, 曹雅婷, 张翠涛, 蔺祥宇, 顾明. 卫星高功能密度综合电子系统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20, 40(1): 87-. |
[5] |
杨驰航, 刘江凯, 龙龙 , 宋欢, 李龙, 朱凌超, 叶炳旭, 陈泓儒, 张皓. 月球立方星姿态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与测试[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9, 39(4): 28-. |
[6] |
吴会英, 周美江, 齐金玲. 共面伴飞相对运动椭圆相位最省燃料控制问题[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5, 35(6): 29-. |
[7] |
曹静, 袁建平, 罗建军. 椭圆轨道非线性相对运动模型的周期解与应用[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3, 33(3): 37-45. |
[8] |
蒋锋, 王惠南, 皇超颂. 基于对偶四元数的编队飞行卫星相对位姿描述[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2, 32(3): 20-26. |
[9] |
段传辉, 董云峰. 利用高斯伪谱法求解小推力伴星最优释放轨迹[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 31(5): 18-24. |
[10] |
苏建敏, 董云峰. 卫星编队对空间非合作目标测距相对导航精度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 31(5): 48-56. |
[11] |
张保群, 宋申民, 陈兴林. 输入受限的编队卫星分布式姿态协同控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 31(1): 16-24. |
[12] |
岳晓奎, 苑云霞. 椭圆轨道相对动力学状态转移矩阵[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 31(1): 42-47. |
[13] |
陈志明, 刘海颖, 王惠南, 冯成涛. 绳系微小卫星的旋转编队飞行[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 31(1): 76-83. |
[14] |
王大鹏, 谭春林, 张柏楠. 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性系统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0, 30(5): 16-22. |
[15] |
胡敏;曾国强;姚红;李晓明;. 近圆参考轨道卫星编队的安全性[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0, 30(04): 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