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

  • 荆树伟, 杨艳茹, 阎俊爱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技术正在不断重塑组织的业务生态与价值创造方式,联合办公平台能否在市场风险的冲击下完成转型,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应用扎根理论方法,基于冗余价值共享视角分析了数字经济如何赋能联合办公各价值共创主体实现价值共享,构建“资源-价值-服务”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初始级发展阶段,企业通过冗余资源挖掘体现价值创造;在产业链流程级发展阶段,企业通过冗余资源整合与优化体现价值再造;在社群生态级发展阶段,企业通过扩大客户端规模与增加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体现价值共享,实现企业内外部共生、共享、共赢的理想状态,最终实现商业服务生态系统的螺旋式动态演进机制。研究对有意改变服务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办公平台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启发意义。
  • 创新与创业

  • 王福, 高化, 刘俊华, 韩丽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回答“场景如何基于供应链赋能商业模式创新?”这一科学问题,综合采用案例研究与扎根范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场景基于供应链价值共创网络,依据“价值创造动因—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主体—价值创造过程”的逻辑关系赋能商业模式创新。②场景连接内容借助“商业场景—消费期望—平台情境”的标准化配置,基于价值共创网络通过无缝植入广告赋能商业模式创新。③场景加持社交借助“商业场景—消费期望—平台情境”的个性化配置,基于价值共创网络通过直播带货或知识付费赋能商业模式创新。④场景双轮驱动借助场景连接内容和场景加持社交的选择性融合,基于供应链和价值共创网络赋能商业模式创新。
  • 何欣, 陈欣, 兰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中小企业出发,探索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中小企业动态能力微观基础。基于Teece的动态能力研究框架和多案例的比较分析,提取出动态能力稳定的一级、二级维度,归纳了不同环境要素下的动态能力微观基础,并得出中小企业动态能力微观基础受市场变动性和行业技术变动性影响的结论。研究结论为构建动态能力理论提供了中小企业的证据,并且直接支持了中小企业动态能力的量表开发及新兴经济体的相关研究,为中小企业应对复杂、动态的外部环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 战略与组织

  • 甄美荣, 曹金茹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自组织理论,将制造业企业视为自组织体系,将其放置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以上上电缆集团为纵向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演进过程、关键驱动力以及与生态系统中资源的互动来揭示制造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自组织突破路径。研究发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迭代更新经历了“重点需求引导—资金、设备、人才高投入—攻坚能力不断积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动态变迁过程;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序参量是核心关键领导人、核心研发人才与激励体系、持续的质量管理和治理结构变迁;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主体与企业进行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信息的互动,呈现出从赋能到聚能的转变。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实践启示。
  • 营销与服务

  • 袁帆, 董大海, 金玉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化网络时代使品牌资产构建面临新情境。在高度开放且松散耦合的复杂网络环境中,如何使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实现品牌资产共建,尚缺乏系统性剖析。以淘宝网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新情境下品牌资产共建的驱动因素和机理,挖掘多网络层级利益相关者实现共建的过程和协同机制,以动态化和系统性视角构建品牌资产共建的路径模型。拓展了品牌资产构建研究的情境,揭示了品牌资产基于开放的复杂网络系统交互构建的“黑箱”,可为企业开展品牌资产共建提供理论启示和案例借鉴。
  • 金融与会计

  • 张又文, 刘文翠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再融资新规使利用定向增发进行流动性补充的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但大股东认购补充流动性型定向增发未必适用于上市公司纾困。以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流动性、股权结构变化、股权质押行为具体分析大股东认购补充流动性型定向增发的动机,基于再融资新规进一步分析其高折价率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补充流动性型定向增发未必可缓解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动性紧张,却成为大股东提高持股比例和拥有控制权的“最优方式”;时机选择与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异常现金股利派发是高折价率形成的实现路径;利用现金股利调低发行价格是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政策修订是大股东选择补充流动性型定向增发实现目的的深层次成因。
  • 信息系统

  • 吕梓薇, 张宁, 程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为了改变传统生产运作模式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趋势。利用扎根理论对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了案例研究,构建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共创赋能模型。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过程遵循“研发赋能—生产赋能—经营赋能”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价值共创模式。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工业互联网平台视角下数字化赋能理论,同时可为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 案例教学研究

  • 曾颢, 上官邱睿, 于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案例行动学习法能够有效整合案例教学和行动学习的优势,引导MBA学员进入组织情境,学习隐性知识,进而加深对组织问题的理解和反思,提高MBA学员解决实际商业问题的能力。首先,考察了案例行动学习法的优势,剖析了其运行逻辑及隐性知识学习原理;其次,以SECI知识管理模型和PDCA循环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构建了案例行动学习法的教学过程模型;最后,指出应用案例行动学习法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有助于在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教学中推广案例行动学习法、构建案例学体系。
  • 谭畅, 石声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案例教学法在中国的管理学课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应着重于推进它与本土教育文化的有机融合,文化双融视角下的教学创新探索即是一次有力的尝试。文化双融是指不同思维方式或行为模式的内在整合与连接,本质是平衡差异与超越对立。一方面,在案例教学理念上,东西方教育哲学存在问题的解构与整合、独立思考与群体智慧、因材施教等值得文化双融之处;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方式上,可以基于过程导向,从课前、课中、课后设计文化双融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并进行课堂实践检验,实现教学理念之“道”与教学方式之“器”的相得益彰。
  • 质性研究方法

  • 苏敬勤, 吕禾雨, 高昕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案例研究的探索性功能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但对于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仍存在诸多质疑。基于对研究普适性功能与外推的理解,针对案例研究的外推展开探讨,依次回应了“案例研究是否需要外推”“案例研究能否实现外推”以及“外推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等关键问题。首先,通过对案例研究外推情境的理解,发现情境越复杂,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越弱,而案例研究除了复杂情境的限制外,更容易因样本数量较少引发普适性难题,得出“案例研究的外推是极其必要的”;其次,经由深度解析案例研究外推的情境,表明案例研究虽处于复杂情境中,却可以通过归纳得到普适化构念或是简化情境组合,以此奠定了外推的基础和条件,得出“案例研究能够在情境相似的基础上实现外推”;再次,通过对案例研究外推边界和范围的探讨,发现处于同质情境特征和相似情境组合下的研究对象,适用理论可作对比探讨,得出“案例研究实现外推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情境特征挖掘和动态情境组合两方面”;最后,为确保案例研究外推的实施,进一步将外推过程细化为“基础性外推”和“拓展性外推”,为广大学者开展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案例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助力中国特色管理研究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