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李延喜
    2008, 1(1): 53-61.
  • 简兆权, 秦睿
    新兴互联网医疗企业如何摆脱“盈利困局”? 本研究以广东医特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视角,揭示并构建了互联网医疗服务产品化实现机制模型。实现机制模型包括服务能力可视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反馈客观化三个阶段,明确了各个阶段的背景诱因、形成过程和最终效果。研究结论有助于现有服务产品化理论和服务主导逻辑的演化研究,对互联网医疗企业有一定的现实启示作用。
  • 詹小慧 杨东涛 栾贞增
    2015, 8(3): 210-223.
    实现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有利于组织获得稳定和忠诚的员工,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A.O.史密斯公司实现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的各项管理实践为样本,探讨了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的形成机制。研究结论表明:(1)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的过程分为吸引、选择、磨合、转变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具有过程性和关联性;(2)领导对实现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具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3)各项人力资源措施对实现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具有重要影响;(4)基于价值观的活动能够为实现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 刘洋 应瑛
    2015, 8(2): 189-198.
    案例研究方法对于创新管理理论十分重要,然而从现存中文案例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有的学者对基于何种研究范式、什么是理论以及理论检验与理论构建等基本概念仍然不甚清晰;有的学者在基于实证主义范式下理论构建的案例研究过程中仍然会犯一些基本的错误;有的学者在案例论文写作和发表过程中仍对一些具体做法模糊不清。本文首先澄清几个基本概念,而后详细讨论基于实证主义从案例中构建理论的过程,并对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提出建议,讨论了案例论文写作与发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最后,本文以案例研究的最新趋势做结。
  • 吴麟龙 汪波
    2015, 8(1): 71-83.
    基于品牌社区与品牌关系理论,以小米社区对社区成员产生影响过程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虚拟品牌社区对品牌关系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解释小米社区如何促进成员产生认同,推动成员互动,进行高效传播,提高成员体验,最终实现并维护了良好的品牌关系质量。该研究对提高品牌关系质量,阐释虚拟品牌社区对消费者作用机制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 毛文娟, 廖孙绅
  • 李文, 张珍珍, 梅蕾
  • 郑鸿 徐勇
    2016, 9(6): 550-566.
    本文基于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三个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扩张的典型案例,运用多事件研究法,研究了企业的扩张动因及实现条件。研究结论表明,战略导向、品牌扩张、企业创新、资本运营、管理团队是互联网企业扩张的动因,企业文化和政策制度是互联网企业扩张的实现条件。依此基础,提出了企业扩张的动因及实现条件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结论为企业的扩张决策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现实启示,同时也为政府决策部门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和企业创新、品牌保护等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 张俊艳 靳鹏霄 杨祖国 王迪
    2016, 9(5): 457-471.
    标准必要专利(Standard-Essential Patents,SEPs)的公平、合理、无歧视(Fair,Reasonableand Non-discriminatory,FRAND)许可是当前学术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前沿问题。本文基于8个通信领域标准必要专利典型案件的诉讼判决书,利用多案例研究、专利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识别了标准必要专利及其统计特征,明晰了FRAND准则的核心内涵,得到FRAND许可定价的影响因素,据此指出标准必要专利的FRAND许可定价应考量“专利贡献价值”,并提出了FRAND许可定价路径。研究结论可为政府、法院、企业等利益相关方提供决策参考。
  • 谷晓芬 彭本红 周倩倩
    2014, 7(5): 416-426.
    商业模式是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趋势背景下,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转变实现服务化转型是制造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国内外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相关研究,以空中客车公司为例进行案例研究,以时间为主线从多维度对其服务化转型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三阶段演化模型,即从技术管理到服务管理再到协同管理,揭示了服务型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最后得出通过高层管理者支持推动和建立外部关系网络拉动来促进服务化转型的启示。
  • 董俊武, 龚静, 曾瑶
    通过扎根理论结合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中国企业家张瑞敏和任正非的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构建出一个领导行为过程模型,探讨了领导行为中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与关系导向型领导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关系导向型领导行为的维度表现为协调沟通、关爱下属、个人魅力、展示权威,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的维度表现为设定愿景、开拓创新、监控运营;其中关系导向型领导行为的四个维度对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的三个维度均有促进作用;最后发现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阶段式的层层递进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领导行为过程模型的内部行为机制。
  • 姚宏, 关媛元, 高英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成熟的背景下,跨国企业的关联交易安排日益复杂,如何制定转让定价规则以保证整体税负和风险水平同时较低成为跨国企业面临的新问题。通过W 集团在关联交易中转让定价策略的案例,运用价值链分析和功能风险分析,从企业价值创造和税收产生的源头着眼,沿着价值链的推进分析了VIE模式的跨国企业在转让定价中的税负与风险问题。基于价值链分析构建出跨国企业的转让定价分析模型,可为跨国企业制定转让定价策略提供新思路,也有助于丰富价值链分析的应用领域。
  • 李任斯 刘红霞
    2015, 8(4): 323-339.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实时的数据分析成为可能,财务组织作为企业信息的整合者、分析者,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冲击要进行变革,财务组织目标要从原来价值创造目标变为价值发现目标,并对财务组织流程和财务组织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变革以实现变革目标。本文通过对IBM的案例分析,总结IBM在最近二十年发生的两次重大变革经验,提出企业财务组织的未来变革方向,财务组织流程要从对业务的事后分析指导转变为对业务的事前预测引导,财务组织结构要从扁平化转为网络化。本文的研究旨在从学术上丰富价值管理理论,为企业在大数据时代来临时进行财务组织变革提供指导。
  • 武亚军 张莹莹
    2015, 8(1): 1-19.
    针对中国企业如何利用“低学历”劳动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问题,本文运用案例与扎根方法,系统研究了海底捞的企业价值观、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绩效影响。研究发现:“海底捞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型企业组织的雏形,这种可持续型企业组织是基于“以人为本”价值观、经济逻辑与制度逻辑相协调的新型企业形态,它以三维平衡型企业价值观和共享愿景/使命为基础,以差异化竞争、人力资本、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战略模式为中心,以体系化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制度化为手段,建立起了一种人本型价值观驱动的整合管理体系,进而使其在经济、员工和社会三方面取得了良好绩效和可持续性。最后,本文以“海底捞模式”为原型,结合经典的组织社会学理论,提出了一种以人为本、经济逻辑与制度逻辑相协调的“双螺旋”企业模型,并对该模型在中国转型发展经济中的适用性及应用含义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 刘静雅
    2016, 9(1): 30-43.
    资源基础观基于资源异质性和非流动性假设,指出当企业资源符合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且能被组织充分配置的组织性这四项经验指标时就将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VRIO模型,融入动态可持续发展视角,设计了互联网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路径的分析框架,并以奇虎360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过程为例对该框架进行初步检验。研究结果认为:当企业资源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组织性四个特质时,企业将获得短期竞争优势;拥有短期竞争优势的企业具备更加充裕的资源和能力提升企业绩效,而企业绩效的提升又进一步有利于互联网企业资源特质的长期维护,因果累积、循环往复,从而使企业获得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
  • 贾建锋 闫佳祺 李俊鹏 孙雅磊
    2016, 9(6): 580-595.
    自Kaplan和Norton提出战略准备度的概念之后,人力资本战略准备度方面的研究也逐渐盛行起来。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炼出人力资本战略准备度评估与提升两大层面六个方面26个问题,以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档归类和数据编码技术,运用规范的单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了评估与提升人力资本战略准备度的理论框架。经研究发现,评估流程包括确定战略工作组群、构建胜任特征图解、测算人力资本战略准备度三个步骤;提升机制包括人才获取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流失控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三大机制有效性的因素。在人才获取机制方面,招聘技术与策略、企业吸引力以及招聘人员的行为能够提高该机制的有效性;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目标导向、注意性告知、先行组织者以及预置信息能够提高该机制的有效性;在人才流失控制方面,组织/上级的支持、分配公平、薪酬、晋升机会以及员工工作自主性能够提高该机制的有效性。基于案例研究发现,本文为企业评估与提升人力资本战略准备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 马 苓,陈 昕,赵曙明,严小强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以海底捞为对象展开案例研究,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促使员 工敬业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①海底捞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以顾客为中心的双赢政策、自 觉遵纪守法、公平优待员工和主动关爱社会四个方面,并且后两个较高层次的社会责任表 现更为突出;②海底捞员工的敬业度包括热情主动、耐劳负责、细致用心和娴熟高效四个维 度;③企业履行较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员工与组织的社会交换关系,从而促使员 工更加敬业;④员工对组织文化越认同,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与组织的社会交换关系及其 敬业度的影响越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拓展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效果的研究范畴,并可为企业 的社会责任承担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 孟韬, 李佳雷
    组织惯性研究中“选择决定论”与“组织适应论”的视角冲突,割裂了企业对组织惯性的认知,难以形成相匹配的应对模式。文章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切入设计案例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组织惯性的重构路径会经历三个主要阶段:(1)组织外围结构先行演化,不断试错,形成可被纳入核心结构的能力;(2)基于形成的能力进行资源动员,丰富可能的资源和能力组合方案;(3)通过解构与重组惯性的方式构建动态调节机制。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组织惯性和资源基础的研究文献,弥合了组织惯性研究的视角冲突,在组织变革中引入了管理者的资源管理能力;同时可为企业无法准确识别环境变化时提供一个处理组织惯性的可行指导方案,促使企业组织的成长演化过程向进化转变。
  • 郭会斌 李魁 陈芳丽
    2016, 9(3): 199-211.
    为了厘清传统商业伦理在服务型企业的价值,归纳特色服务的整合图示,本文遵循自然主义哲学方法论,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本构成的六家“中华老字号”的营销与运营进行了研究。研究提炼出了特色服务的构成元素和运营模式,并提出了四个研究命题和一个概念构型,在此基础上,与社会心理学和服务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对话。研究结果既能初步反映服务营销与管理的研究传统,又能初步刻画传统伦理所独有的商业价值形态,亦能给传统服务性企业的管理者带来启发。
  • 周德良, 杨雪
    2023, 16(5): 613-626. https://doi.org/10.7511/JMCS20230506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运用多案例研究及扎根理论方法进行探索式理论建构,研究发现:法规完善、经济环境变化、文化转型、技术进步、领导推动、财务内在需求都会对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产生显著影响;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强组织机制保障,培育大数据财务人才队伍,实现数据开放与共享,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是企业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条件;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路径包括转换财务思维、构建数字化财务体系、创新财务分析方法、重组财务流程、创新财务模式以及健全大数据财务制度。研究结论丰富了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可为企业系统化推进财务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框架与工具。
  • 顾元勋
    2016, 9(5): 410-427.
    互联网让每个社会成员的数据信息获取与交互变得极其便捷和低成本化。这促使现有的产品设计决策权在参与社会生产的相关利益者之间进行了重新分配,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商发起,转变为由用户发起。同时,数据信息的流动方向是从用户到生产制造商,而不是原来的相反方向。由此,形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范式——社会参与式设计,即,参与社会生产的相关利益者,从用户端开始汇集繁杂的初始数据信息、加工产生商业知识、传播商业信息和知识,进而组织生产和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了由用户发起设计开始的认知释放、捕捉和转化。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分别是“汇”分析、产品架构驱动的创新、认知资源开发。这与已有的商业范式-----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定制有本质性的区别。
  • 刘志迎 俞仁智 何洁芳 何菁
    组织文化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然而学术界对于何种组织文化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尚无定论,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双元能力的构建对于企业发展也至关重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组织文化变革与技术创新能力互动演化的理论框架,并结合我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组织文化与技术创新方式之间存在适配性,活力型文化有利于探索性创新,团队型文化有利于开发性创新,而市场型文化有利于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的并存发展。并且从动态角度来看,在不同时期的战略导向下组织文化的变革路径与技术创新方式之间呈现协同演化的特征,组织文化的变革会影响技术创新方式,企业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也需要组织文化进行相应的转变,在此互动循环过程中,企业构筑了持续成长的竞争优势。

  • 张 洁,侯 娜,刘雯雯
    新零售背景下,零售企业的商业逻辑会随高管认知产生不同,催生出多种商业创新模式。基于认知适应性理论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以三顿半和玛丽黛佳为例,研究了新零售背景下高管团队认知适应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影响逻辑和结果表现。研究表明:认知适应性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且商业模式创新维度的选择与差异化源于特定商业环境中对认知适应性不同维度的理解与应用;认知适应性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具有不同效应,表现为前摄式创新与反应式创新;商业模式的内容创新、结构创新和治理创新三个维度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企业创新发展,但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中国中小企业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应提倡与发展的。
  • 宋建波 文雯 张海晴
    2016, 9(4): 339-350.
    大批优秀的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赴美上市融资,使得本土优质上市资源流失,值得我国资本市场进行深刻反思。海外资本市场对于股权结构的包容性是吸引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北京京东世纪商贸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这两家实行双层股权制度并在美国上市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典型案例,研究科技创新型企业主动选择双层股权制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本文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周期及融资特征、IPO前创始人团队与投资者之间力量博弈是企业选择双层股权结构的重要因素。京东商城和阿里巴巴通过实行双层股权制度,使得创始人团队树立的企业信条和企业文化得以延续,较好地解决了企业战略的制定和企业管理层选聘和传承的治理问题,有益抵制了对公司的恶意收购。在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观背景下,探讨双层股权制度在中国的适用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周军杰
    2016, 9(2): 173-184.
    用户参与是在线社区商业模式成功的基础,但很多在线社区却面临着用户参与度低的问题。以往研究多将用户参与行为看作一个整体,却很少细究用户参与行为可能的类型,不利于理论研究的深化及商业社区的运营实践。本研究以一个在线健康社区为例,基于内容分析法及SSBC编码将用户参与行为细化为6种类型,通过统计分析及 QAP分析了不同类型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情感支持、知识分享及离题行为是最主要的行为类型,用户的情感支持行为与知识分享行为、离题行为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上述发现扩展了 SSBC的行为类型,梳理了不同行为类型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用户在线参与行为的理论研究,对社区管理及其商业模式实现也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 鲁成, 陈洁
    互联网创新已成为数字化时代实体零售业业态演进的主要目标。众多实体企业面临着从传统店铺零售转型为互联网零售方式的转型难题。本研究基于适应性营销能力理论,探讨了实体零售业从互联网转型战略到互联网转型项目实施过程,并构建了实体零售业互联网演进能力迁移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①适应性营销能力是解释实体零售业演进能力迁移的关键,实体零售企业互联网演进过程可以按照“互联网战略导向→适应性营销能力→组织政治策略→绩效”的关系进行表述;②实体零售业转型的主要战略是互联网市场导向和互联网技术导向,战略选择是基于企业自身资源基础和相对优势的分析;③实体零售业组织在互联网创新的角色具有双面性,即鼓励创新又适当妥协。研究结论进一步丰富了零售业演进理论和适应性营销理论的相关研究,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如何实施互联网战略转型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 刘俊勇,刘明慧,孙瑞琦
    在数字化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何通过质量管理引领财务共享业务操作标准 化、控制财务共享相关风险、更好地完成基础工作并为集团提供增值服务? 是理论界与实 务界关注的问题,但鲜有研究涉及。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 HX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为案例,总结了开展质量管理的相关做法及成果,并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质量如何定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何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质量管理中如何应用进 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形成了数字化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质量管理模型。希望能够为其 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一定的质量管理的经验借鉴,并对质量管理等相关理论在财务共 享领域的应用进行一定的补充。
  • 林孔团 熊露
    2016, 9(5): 444-456.
    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本地本物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公司商业模式的构建过程,探讨了社会嵌入、金字塔底层战略与农产品商业模式的构建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嵌入以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种方式影响农产品电商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资源开发型BOP战略实施的不同方式,也从不同维度影响着农产品电商企业商业模式;社会嵌入与BOP战略是相互促进的,社会嵌入深度与BOP战略实施的顺畅度以及有效度成正相关。
  • 王玮 徐梦熙
    2015, 8(2): 146-162.
    信息化从最初的取代手工操作工具发展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离不开IT部门角色的充分发挥。本文以珠江啤酒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信息化过程中IT部门角色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在竞争战略与IT战略相互适配和协同演化的过程中,IT部门通过与企业高层、首席信息官的循环互动将自身角色从技术层面推向战略层面。本文总结了IT部门角色演化的过程模型和动态机制,期望对企业成功利用信息系统获取竞争优势有所启发。
  • 李纯青 张海丽 马军平 李松玲
    2015, 8(3): 269-283.
    品牌化是一种使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与众不同、并被购买者所认知的能力。本文以服务型企业——意大利环意国际旅行社的品牌化过程为主线,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基于战略匹配视角的企业品牌化作用机理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内、外部品牌化不同的匹配战略会促使企业的品牌化进入不同发展阶段;外部品牌化的逻辑是“反者道之动”,通过传播、反馈实现管理层与客户之间对企业品牌定位的沟通;内部品牌化的逻辑是“弱者道之用”,通过践行、控制实现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对品牌定位的贯彻执行。企业通过内、外部品牌化之间的引领、推动作用实现企业品牌化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本研究希望能为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一个系统化的研究视角和经验性支持框架。
  • 尚 铎,范黎波,原东良,李德辉
    组织韧性可以帮助正处于动荡环境之中的企业迅速识别机遇、判断威胁,最终促进 企业基业长青。为了更清晰、更全面地探究组织韧性的因果关系,在梳理国际化战略、组织 韧性、环境不确定性这三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之上,聚焦于跨国企业的组织韧性,以三一重工 作为研究案例,以国际化战略作为切入点,以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落脚点,探究跨国公司组织 韧性的前置因素和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前置因素方面,国际化战略与组织韧性是 相依相生的关系,国际化战略所带来的知识和资源可以用来开发新的惯例或调整旧的惯 例,从而帮助跨国公司提高组织韧性;在经济后果方面,组织韧性强的企业可以在变幻莫测 的市场环境中转危为安,这是因为组织韧性强的企业同时具有先进的组织技术和丰富的组 织网络,可以有效抵御来自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不确定性。
  • 刘善仕 罗海滨 樊舒琴
    2015, 8(1): 20-32.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第三方物流(3PL)行业的不同业务模式,尝试从权变匹配视角探索顺丰速运和联邦快递如何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制定不同的人力资源策略,以支撑不同业务模式,与内外部环境匹配。研究发现:(1)不同业务模式引发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垂直“匹配”,内控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功能主导型业务模式匹配,而参与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供应链一体化业务模式匹配;(2)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水平匹配; (3)外部环境复杂程度高,内部环境复杂程度低,采用内控型人力资源管理与之匹配,而外部环境复杂程度低,内部环境复杂程度高,采用参与型人力资源管理与之匹配。
  • 程兆谦 王世良
    2015, 8(5): 472-482.
    文化差异是影响跨国并购过程与绩效的重要变量,然而对其如何产生影响的了解还很有限。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影响民族文化差异作用机制发挥的调节变量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和解释性案例研究,基于联想-IBM PC、上汽-双龙和明基-西门子手机等三个案例,本文构建了一个新模型,该模型认为民族文化差异分别通过社会分化和知识互补作用于购并绩效,前者是消极作用,后者是积极作用,而整合程度和整合能力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它们的发挥程度与最终结果,此外被并购企业的集体主义倾向对于社会整合有独立的影响。
  • 杜晶晶, 张琪
    在“双创”教育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活动之中,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存活率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一家大学生新创企业为例,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情境下“机会-资源一体化”过程模型,揭示了大学生新创企业利用创业拼凑进行机会开发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在探索期,新创企业以资源为导向,采用物质拼凑和技能拼凑,实现“发现型机会”的开发;在稳定期,新创企业以机会为导向,采用网络拼凑和技能拼凑,实现“发现+创造型”机会的开发;在发展期,新创企业以顾客为导向,采用客户拼凑和技能拼凑,实现“创造型机会”的开发。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创业拼凑内部机理的形成提供方向,也可为从校园走出的大学生新创企业利用手边资源、开发有潜力的创业机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颉茂华 朝格吉乐图 焦守滨
    2016, 9(1): 65-81.
    企业管理的转型对传统的财务会计提出了挑战,企业财务人员如何适应管理环境的变化来强化素质、提升素质能力,这一问题对完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推动企业管理的升级转型具有现实意义。但是,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升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其实现路径是什么?目前理论界的相关研究较少。在对素质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以开盛生物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管理转型下财务人员面临的困境以及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升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结果表明: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升应从财务领悟感知能力、财务知识结构能力与财务权变应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实现财务人员能力提升的路径是:首先,培养财务人员的财务领悟感知能力,改变财务人员的思维理念;其次,改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最后,提高财务人员的权变应用能力,增强财务人员的整合适应性。最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升路径理论框架。研究结论对丰富财务管理理论,指导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能力提升以及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 刘立波 沈玉志
    2015, 8(4): 380-391.
    本文在回顾动态知识管理和创新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框架,并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小米科技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动态知识管理的内容体系和具体过程,探索动态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知识获取、转化和应用三个核心环节分别对创新理念形成、创新机会识别、创新方案创造和创新方案实施四个创新过程产生了不同影响。
  • 刘小平,杨 屹,陈 霜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迫使企业通过社交媒体来进行 CSR 活动,吸引消费者共同参与 CSR活动并实现价值共创。本文借助社交媒体、自我建构、心流体验等相关的理论观点,识别出“CSR-CA”信念、“社会存在”和“自我建构”等一系列消费持续参与 CSR 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两个社交媒体 CSR 活动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探究诸因素对消费者持续参与 CSR活动意愿的影响路径,以此为提升企业通过社交媒体进行 CSR 活动的实效性和持久性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参考。
  • 刘宗沅,骆温平,张梦莹,潘巧虹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消费者需求提高,传统合作中的价值挖掘方式已不再适用于 以我国电商物流平台为核心的生态合作价值创造。研究以菜鸟网络作为典型案例,通过扎 根理论方法探索电商物流平台与合作伙伴在生态合作中的价值创造路径,包括明确价值主 张、识别互补的合作伙伴、增加合作投资、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学习交流、重视价值获取等因 果关联的六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价值主张精确化—价值创造路径化—价值实 现机制化”为内在逻辑的价值实现框架。
  • 俞明南 王成成 高翔
    2016, 9(4): 368-382.
    再制造产品以其环保、节约资源和降低企业成本的优势得到了政府、公众和企业的广泛认同,但在电子产品等领域,消费者并不是那么积极的市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再制造产品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基本方法,依据从网络论坛中搜集的消费者的有效评论,努力挖掘消费者提供的第一手反馈信息,试图发现影响消费者购买再制造产品的主要因素及其购买意愿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由于再制造产品的特殊属性,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态度的形成阶段和感知价值评估阶段,积极的态度是进入感知价值评估阶段的前提条件。(2)在研究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购买意愿的特定情境下,消费者对购买再制造产品的态度包含对再制造产品的信任度和心理接受程度两个维度。上述新发现揭示了再制造产品不同于普通产品,其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形成机制具有自己的特点,解读了为什么面对企业客户的再制造品(如汽车配件)比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再制造品(如电子产品)发展迅猛,有望对现有的购买行为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 许晖 王琳 杨坤
    2015, 8(1): 33-44.
    价值链重构能够构造一种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盈利模式,使企业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本文以化工企业的绿色价值链重构为主线,以卡博特(天津)建立绿色竞争优势的案例为样本,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探讨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化工企业的绿色供应链重构的理论框架。研究结论表明:绿色价值链重构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价值链的重构是一种战略思维,企业要分析内、外部资源条件,判断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价值或潜在增值进行分析、识别和规划;将利益相关者绿色价值主张作为价值链管理的起点,超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交易的层面,正确识别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运用价值链系统观念将其整合到绿色价值共创的过程,是企业创建绿色竞争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