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

  • 苏慧文, 苏睿
    2025,18(2): 161-17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知识型员工为主导的背景下,传统的外源式激励已经失效,建立内源式激励更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从结构授权赋能视角出发,对韩都衣舍的阿米巴模式开展扎根理论分析,研究发现:(1)在阿米巴模式导入阶段,企业基于资源、信息、支持、机会和权力五个赋能要素设计结构授权赋能制度,推动个体由员工角色向经营者角色转型;(2)在阿米巴模式运营阶段,企业可以建立相关的赋能流程模块,通过信息化系统搭建及平台固化,实现结构授权赋能的常态化落地;(3)在阿米巴模式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赋能模式依次经历了从个体赋能到系统赋能再到生态赋能的演进,支撑企业组织定位的转型升级。研究结论阐释了阿米巴模式结构授权赋能的关键特征和逻辑模型,对传统企业激励转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战略与组织

  • 贾宁, 尚路, 李东红, 韩思齐
    2025,18(2): 175-18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专精特新为中小企业指明了成长方向,然而现有文献尚未对动态情境下数字技术推动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过程展开深入研究。基于悖论理论与资源行动理论,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心智医的成长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数字技术推动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过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小企业历经“专业进入—精细扎根—特色扩张—新颖突破”四个阶段逐步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其间悖论要素不断转化,经历“根本悖论—内生悖论—外生悖论—核心悖论”的层层迭代;(2)数字技术支撑下的“数字链接—数字协同—数字驱动—数字预测”指引相关资源行动,帮助中小企业有效应对悖论,沉淀专精特新能力;(3)基于对悖论要素的识别和对数字技术核心功能的解码,企业的资源行动方式不断升级,采取“创业资源拼凑—利用式资源编排—探索式资源编排—整合式资源编排”的资源行动策略。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过程模型丰富了悖论和资源行动相关理论,并为中小企业制定管理策略和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启示。
  • 创新与创业

  • 沈佳坤, 冯宝军
    2025,18(2): 188-19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型高校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主体,其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对维持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的多案例综合分析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过程可被划分为研究开发、产品化和商业化三个阶段,应用型高校在其中起到对接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关键作用;应用型高校通过科技项目牵引、产业转型带动和政策导向推动三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各创新主体进行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创。
  • 黄昊, 吴恬迅, 王国红, 宋伟
    2025,18(2): 199-2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战略形成对企业识别与把握创业机遇至关重要,创业情境下战略形成的微观基础是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以决策编织理论框架为视角,通过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中的典型案例企业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揭示科技新创企业的战略形成过程,构建“管理认知变革—企业生态位演化—战略形成”的跨层次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企业发展与产业发展协同演进,创业者的管理认知存在前摄性,能够影响企业生态位;(2)创业者的管理认知随着企业发展产生变革,以企业生态位演化与管理行动的实施为表征,驱动企业战略形成;
    (3)管理认知变革、企业生态位演化与战略形成呈现出一种连续动态逻辑,战略形成是创业者管理认知向具体管理行动转化的过程。
  • 营销与服务

  • 刘文纲, 王皓月, 郑明赋, 曹学义
    2025,18(2): 213-22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千店一面”向“千店千面”转型,并在满足差异化需求的同时保障运营效率,是连锁超市企业转型升级的难题。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超市发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基于模块化的连锁超市企业“千店千面”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模块化是实现“千店千面”的重要途径,并遵循“商圈分析—目标客群选择和门店特色定位—模块构建—模块组合—模块调整—模块集成—‘千店千面’”的演化路径。(2)连锁超市企业的模块化过程通常包括“模块构建—模块组合—模块调整”三个阶段。(3)模块集成兼具标准化和差异化双重功能,可以有效化解差异化需求满足和运营效率保障之间的矛盾。(4)模块化在零售领域与制造领域的差异体现在应用范围、操作、路径、运营及规则、效用等方面。研究结果拓展了模块化在零售领域的研究视角,为连锁超市企业向“千店千面”模式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 陆方, 王丽蕊, 王镜淇
    2025,18(2): 229-24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新媒体的兴起正在改变动画电影及其IP衍生品的营销和传播方式,如何在众多的内容中脱颖而出并吸引更多的受众成为重要的问题。基于SIVA、AISAS理论模型,以华强方特《熊出没》为研究样本展开案例研究,对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动画电影及其IP衍生品在内容要素、口碑广告、衍生品及全渠道营销传播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国产动画电影既要注重内容的创新,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拓宽营销传播渠道,应用精准营销策略深化与视频网站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更广阔的营销传播平台,为相关动画电影的营销推广提供新的视野与路径。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动画电影及其IP衍生品的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
  • 供应链与物流

  • 杜媛, 徐慧杰, 陈玥润
    2025,18(2): 243-25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农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风险控制策略,课题组实地调研了农业龙头企业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的普惠农牧融资担保公司,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从业务风险、财务风险双维度,贷款申请、贷款使用、贷款收回三阶段剖析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与数字化风险控制策略创新。研究发现: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优化了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职能分担,并借助“线上大数据+线下走访”的方式创新360°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等数字化风险控制策略,有效控制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据此,建议实行供应链金融的农业企业从分化核心企业职能角度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和农业经营过程中的大数据不断创新风险控制策略。

  • 金融与会计

  • 段文譞, 刘俊勇, 周辉,
    2025,18(2): 255-26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选取华润三九并购澳诺制药为案例,以分权理论为理论依据,深入分析了投资方在营销、供应链、人员与企业文化等方面赋予被并购企业的自由决策权。研究发现:(1)被并购企业的能力决定了其在投后整合中的分权程度。被并购企业在某一维度的能力越强,分权程度也越高,有助于发挥被并购企业的能力与优势,避免因过度管控造成高昂的决策成本。被并购企业能力越弱的维度,获得的分权程度也越低,有助于控制因目标不一致而导致的代理成本。(2)并购方根据情况动态调整投后整合的强度,对于被并购企业能力较弱的融合维度,其分权程度随着融合程度的提升而逐步降低。(3)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文化融合对于稳定人员与团队,促进后续正式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结果填补了产业投资投后整合的研究空白,也可为投资方从长远利益出发、更好地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整合与赋能提供参考与借鉴。
  • 左静璇, 许金花
    2025,18(2): 269-28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聚焦中国资本市场,以首个由中小股东积极主义决定上市公司控制权归属的里程碑式事件———浙民投敌意收购ST生化为例,关注中国控制权市场激活和第一大股东控制权需求并存的全新公司治理情境,基于中小股东积极主义研究视角,系统分析公司控制权防御机制设计、控制权防御过程和控制权防御结果,搭建公司控制权防御机制有效性理论框架。将控制权防御机制实施后中小股东行权一致性变化作为中小股东积极主义的表现形式。研究发现:控制权防御过程中,中小股东行权一致性越高,越易引发控制权防御机制失效;中小股东积极主义主要通过强化舆论监督和提高集体行动参与人数等路径实现,这一过程受公司特征和制度环境制约;中小股东积极主义能够约束第一大股东控制权防御背后隐藏的非防御动机,强化并购后“协同效应”,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长期权益。研究聚焦全新公司治理情境,关注控制权防御机制潜在的非防御动机,探讨提高控制权防御机制有效性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能够丰富公司控制权防御有效性相关理论,提供中小股东积极主义实践经验,补充中国故事的研究视角。
  • 会议综述

  • 崔淼
    2025,18(2): 284-29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青年案例学者30人论坛”的设立旨在探讨案例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推动案例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其在管理学理论中的应用,推动案例学学科发展。2024年,第四届论坛在浙江财经大学举行,会议围绕案例研究的模板化问题、案例研究与大样本数据结合、混合研究方法以及案例研究中的理论创新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通过对会议上提出的上述问题的基本哲学逻辑、主流观点、争议焦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详细的总结,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系统性的发展建议与设想,以促进案例研究方法在国内管理理论研究中应用的规范性和创新性。
  • 书评

  • 毛基业
    2025,18(2): 292-29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