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刊
  • 2025年
  • 第18卷 / 第4期

2008年创刊,双月刊

ISSN:1674-1692

CN:21-9202/G

主管:教育部

主办:大连理工大学

地址: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编辑部

邮政编码:116024

电话:0411-84706327

电子邮件:mcase@dlut.edu.cn

邮发代号:8-224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动态
  • 热点文章
栏目专题 | 更多
  • 全选
    |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

  • 杜育华, 崔兵, 陈靓
    2025,18(4): 447-46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联通混改是我国国企改革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改革经验对同类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运用协同学相变理论,对中国联通混改事件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联通混改后企业绩效提升不够显著,根源在于决定企业系统相变的环境参数没有发生变化,即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三个公司权力主体在混改前后始终由国有股东控制。第二,国有股东在混改中必须向民营战略投资者让渡上述三大权力主体中至少一个的控制权,才能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基于中国联通的混改经验,综合考虑国企分类改革思路及民营战略投资者所属行业特点和比较优势,构建国企混改的三种公司权力配置模式,即部分经营权民营化、完整经营权民营化和彻底民营化,以期为深化国企混改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模式借鉴。
  • 战略与组织

  • 宋丹霞, 施 然
    2025,18(4): 461-47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VUCA特征日益显著的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不确定性增强,数字韧性成为企业 应对变化、实现增长的关键。基于“认知-行动-能力”逻辑,以广州亿尚家居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动态环境下管理认知对企业数字韧性培育机制的驱动作用及数字韧性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第一,管理者对动态环境的认知和解读是企业构建数字韧性的内在驱动力 和起始点,经历了从数字需求探索型管理认知到数字技术赋能型管理认知再到数字生态创新型管理认知的持续迭代;第二,组织采取资源拼凑、资源编排和资源协奏等与管理认知相 匹配的资源行动构建企业数字能力,并实现由数字机会感知能力到数字机会把握能力再到 数字创新变革能力的进阶,为企业成功培育数字韧性提供强大支撑;第三,资源行动和数字 能力构建是企业培育数字韧性的关键环节和实现路径,促进数字韧性经历由韧性激活到韧 性形成再到韧性强化的更迭。研究结果为企业在动态环境中依托管理认知构建数字韧性、维系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 田雪莹, 王译莹, 贾依帛, 曹杰
    2025,18(4): 478-49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组织韧性是社会企业在VUCA情境下维持生存、实现发展及应对危机的核心能力, 多元要素协同提升社会企业组织韧性的复杂影响效果及路径形成机制尚未得到系统性阐释。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剖析个体、组织和环境层面的7个前因条件对社会企业组织韧性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社会企业组织韧性的形成是多因素协同与耦合的结果;第二,单一因素并非构建组织韧性的必要条件;第三,高组织韧性的组态有3种,非高组织韧性的组态有6种且可归纳为4条路径,两类组织韧性组态路径之间存在因果非对称性关系;第四,合法性、企业家注意力配置与资源拼凑在驱动社会企业构建高组织韧性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缺失政策支持的社会企业能够通过其他条件的替代组 态获得较高的组织韧性。研究结果拓展了组织韧性理论的多维度分析框架,为社会企业稳健发展、持续创造价值提供实践指导。
  • 营销与服务

  • 邓伟升, 林克飚, 常玉
    2025,18(4): 492-50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今世界格局深刻变革,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行业信任危机下的品牌突围日渐成为需要探索的关键问题。以“三聚氰胺事件”为研究背景,基于飞鹤乳业2008—2025年的品牌发展历程,通过系统梳理品牌管理相关理论知识,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解析行业信任危机下的品牌突围路径及其内在机制,以及品牌资产提升逻辑。研究发现:第一, 行业信任危机下品牌突围的关键环节在于危机情境沟通、品牌信任重构和品牌资产提升, 其中,品牌信任重构可以细化为品质信任构建、价值信任重塑与关系信任提升;第二,行业信任危机下品牌突围的底层逻辑表现为“区隔—借势—强化”三阶段的品牌资产提升,并遵 循“质量壁垒感知—品牌美誉度提升—品牌忠诚强化”的过程路径;第三,危机情境沟通涵 盖危机响应、危机顺应、危机适应三个递进层面。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填补行业信任危机下 品牌突围的研究空白,而且对危机情境沟通、品牌信任等理论形成补充,还可以为行业信任 危机下的品牌资产提升提供启发。
  • 李纯青, 张锦辉
    2025,18(4): 506-52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新兴技术下的客户体验是复杂且动态的,涉及服务生态系统中各方参与者的多阶段 互动。基于涌现理论框架,通过对大唐不夜城的纵向单案例研究,以“参与者主体—参与者 互动—客户体验—客户体验管理”为底层逻辑,系统性、动态性地探究客户体验及客户体验 管理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在国家政策、行业需求、产业环境及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大唐不 夜城历经孕育、演进、成长、成熟四个发展阶段,参与者之间的互动随发展阶段的递进不断 涌现且呈现出临时性、经常性、反应性、反思性四个层次,四个层次又进一步深化了互动过 程;第二,客户体验随着参与者互动的深入自然涌现,包括享乐体验、实用体验、赋能体验和 精神体验四个维度;第三,客户体验管理随着客户体验需求程度的深入动态发展,表现为独 立式、顺序式、交叉式、网络式四种体验管理策略。研究结果可以指导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 客户体验管理策略,同时也为服务行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 信息系统

  • 舒波, 苏芳, 孙艳华
    2025,18(4): 521-5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应对VUCA时代资源和时间的双重压力,组织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高质量决策。 大数据分析和直觉分析综合决策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如何协调使用大数据分析和直觉 分析进行高质量决策的机制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双重加工理论,选择两家典型 电商企业作为案例对象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数据分析产生的加工决策和直觉分析产 生的探索决策之间的动态匹配影响组织决策效率。当加工决策和探索决策匹配结果相互 支持时,决策者通过协调策略,主观评估方案可行性,进行复制式行为;当加工决策和探索 决策匹配结果不能相互支持时,决策者通过填充策略,客观评估方案可行性,进行探索式行 为;当二者相悖时,组织会选择放弃决策。通过探索大数据分析和直觉分析对组织决策的 动态协调机制,拓展了双重加工理论的适用情景和边界,对决策者进行组织决策具有启发 和指导意义。
  • 金融与会计

  • 魏成龙, 袁明硕
    2025,18(4): 535-54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机构投资者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沉疴痼疾,对其行为根源的探究 可以为系统规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整合制度失范理论和情境行动理论,构建了“制度-情境-行动”跨层分析框架,应用多案例研究剖析了上述犯罪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新集体主义+金钱崇拜”文化取向、资本要素配置结构性约束、行政干预市场运行等宏观文 化、经济、政治制度失范,引致了中观犯罪情境中机构投资者的攀比心理、赌徒心理、侥幸心 理倾向和客观犯因性即时环境,包括资本市场震荡波动、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市场投机氛围 浓厚、信息高度不对称、绩效考评唯业绩论、监管俘获异化保护,进而影响了机构投资者微 观行动认知选择过程;情境中的犯因性暴露导致犯罪动机(金钱诱惑或获取压力)被激发, 机构投资者在道德约束微弱、犯罪收益大于成本、内外威慑感知不足的情况下做出犯罪行为 决策,并逐渐形成犯罪行为惯性。机构投资者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行为规制,要借力于国家重 大战略部署和金融市场体制机制改革,长期上注重对制度失范的修正,中期上着力消除即 时环境的犯因性特征,短期上要强化内外威慑、抑制犯罪行为的发生和犯罪惯性的养成。
  • 创新与创业

  • 李树文, 赵晓笛, 崔 淼, 姚 柱
    2025,18(4): 547-56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企业需要将绿色发展纳入创新使命,致力于研发绿色 创新产品,建立全面的绿色创新体系,其中社会型企业承担着关键的责任。而现有突破性 创新研究多集中于重工企业和科创企业,忽略了使命驱动更明显的社会型企业。通过采用 探索式案例分析方法,探究了创新使命驱动社会型企业实现绿色突破性创新的决策过程。 研究发现:第一,创新使命驱动社会型企业实现绿色突破性创新是企业依据不同决策逻辑 采取行动并依次实现模块突破、板块突破、生态突破的动态过程。第二,随着创新使命从绿 色节能、绿色洁净到绿色安全导向的阶段性更迭,企业决策的效果逻辑表现出从整合现有 资源、完善创新体系到激活内部主体的“由上到下”逻辑,而因果逻辑则表现出从突显服务 特色、绿色理念制度化到联结外部主体的“由内到外”逻辑,且两种决策逻辑间关系呈现出 “铺垫→嵌入→互补”的动态演变过程。第三,随着阶段更迭,企业实现从模块突破到板块 突破的创新合法性增强,以及到生态突破的创新生态系统化集成。本研究可为社会型企业 如何实现绿色突破性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 姜忠辉, 王雅楠, 罗均梅, 孟朝月
    2025,18(4): 561-57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开展 社会创业,成为其履行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模式。然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 环境中,关于公司社会创业如何有效创造社会和经济双重价值并实现可持续成长的问题, 尤其是其如何构建并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理论界尚未给出深入且全面的解答。以海 尔在智慧养老领域的公司社会创业为例,研究了企业科技向善对公司社会创业竞争优势的 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社会创业的过程是动态复杂的,需要分阶段、分重点完成; 在公司社会创业的不同阶段,企业科技向善可以划分为科技理念向善、科技协同向善与科 技生态向善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企业科技向善推动了资源编排的演化,进而推动公司社 会创业竞争优势从创新优势、社会价值创造优势到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转变。研究结论丰富 和拓展了企业科技向善、资源编排与公司社会创业相关文献,可为公司社会创业发展提供 指导借鉴。
  • 案例教学研究

  • 鲁渤, 王典
    2025,18(4): 574-58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物流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多方协同不足、产教信息不对称等难题,通过阐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案例教学法的协同创新理论,提炼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导向的物流管理案例多维互动教学法,从案例开发、教学互动、实践验证和
    反馈优化四个维度来构建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既契合时代需求又适应产业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研究表明:基于“政产学研用”五维动态案例库、“理论-技术-伦理”交融生态课堂、“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贯通实践平台、“需求-供给-反馈”迭代完善机制的案例教
    学模式,能够有效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有助于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